
二期生產線進行設備安裝調試
本報記者 趙語涵
高達兩米多的巨型儲藥罐、巨型漏斗狀的分藥裝置、長長的全自動智能生產線……連日來,在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園區的聚協昌(北京)藥業有限公司廠區內,二期生產線的大件兒設備正進行著最后的安裝和調試工作,計劃下周將運行開跑。二期生產線運行后,這家北京中藥創新藥企的拳頭產品——金花清感顆粒產能將再增三倍。
“產能提升了,我們將把產品進一步推向全國,并且還計劃在巴基斯坦等國開展國際多中心多項臨床研究,推動產品在‘一帶一路’更多國家上市。”聚協昌研發部負責人毛治兵眼里透出大展拳腳的信心和期待。
走進聚協昌二期項目,金花清感顆粒生產基地從上至下分別建設投料、提取、制粒、分裝、外包裝、成品入庫等流程車間,目前各種大塊頭設備基本就位,安裝調試已經進入最后的收尾階段。二期項目負責人金萬里告訴記者,去年年底,隨著新冠病毒感染在多地出現高峰,被列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診療指南》的金花清感顆粒也處于供不應求狀態。除了一期生產線開足馬力,二期項目也開始了搶出進度的全力沖刺。
“去年底,我們開始進場開展內裝修和部分設備安裝。為了搶出進度,工人們排班24小時作業,高峰時段這棟樓里有200多個工人在同時作業。”金萬里介紹,每天下午4點,項目部都會召開協調調度會,安排好各項施工的協調和銜接。不僅如此,抗疫保供工作專班,大興區、經開區以及采育鎮政府等相關部門人員多次現場辦公,幫助企業協調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讓施工進展順利。
二期加緊建設的同時,與之相鄰的一期生產線則停掉了所有其他產品,全力生產金花清感顆粒。“每年秋冬季都是上呼吸道感染高發期,所以從去年10月開始,生產線已滿負荷運轉,產量達到平時的兩倍,春節期間也是如此,大伙兒一直都沒休息。”這樣的堅守,在聚協昌已是第四年,金萬里回憶,“2020年武漢疫情暴發之初,我們就參與了保障供應,當時廠區人員連續100多天停休,煉就一支‘鐵軍’。”
追溯金花清感的誕生,毛治兵告訴記者,2009年,為應對甲型H1N1流感,我們與眾多研發機構合作開展金花清感和“達菲”的高級別臨床對比試驗,之后也開展了多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驗證了其在退熱和癥狀緩解方面的確切療效,金花清感也成為較早采用雙盲、安慰劑對照的循證醫學方法證實針對流感療效的中藥。
2016年,金花清感顆粒正式批準上市。此后,聚協昌又率先組織開展金花清感顆粒作為中成藥治療新冠肺炎的首項在海外完成的雙盲和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研究表明金花清感顆粒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總有效率達82.67%。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開始,國家將金花清感顆粒列為推薦用藥。
春季乍暖還寒,往往也容易造成上呼吸道疾病感染。在全力生產的情況下,目前金花清感顆粒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上半年,將銷往全國各地。隨著二期將投產,這家北京創新中藥企業也將眼光放得更高、更遠。“產能提升了,我們計劃把產品推廣到更多地方。”毛治兵介紹,金花清感顆,F已在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上市,未來還計劃沿“一帶一路”在更多國家上市,讓創新中藥登上國際舞臺,推動中醫藥更多參與國際衛生健康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