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北京市醫療器械審評檢查中心機構改革后全面履職的開局之年,中心以“建設首都特色醫療器械審評檢查中心”為出發點,理清思路,認真實干,服務首都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政治引領,主動謀劃審評檢查新格局
一是把準政治定位。把講政治擺在首位,從講政治的高度定位和推進審評檢查工作。二是搭建“四梁八柱”。從法規標準、規范指南、質量體系、服務發展和隊伍建設等方面謀劃布局,建立個人平時考核和科室績效考核管理體系,以能力和廉潔切實保障審評檢查工作權威。三是強化規劃引領。編制實施“十四五”時期藥品安全及高質量發展規劃落實措施,為中心主動擔當作為、服務產業發展提供遵循。
二、多措并舉,有效構建審評提效新路徑
一是健全制度機制。完善議事規則、審評補正規則、核查工作程序等制度,建立督查督辦、制約監督、考核評價、教育培訓等工作機制,修訂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構建務實管用的工作體系。二是強化審評過程管理。遵循風險管理原則,綜合運用科學分卷、規范補正、分級審評和拓寬咨詢渠道等組合舉措,運用過程數據跟蹤推進審評進度。三是提升核查效能。在新法規體系下,編寫了注冊核查程序、核查指南、優化檢查指導原則,統籌推進核查流程優化,各環節銜接更加有序。
2022年共完成第二類醫療器械注冊審評3334項,首次注冊審評平均用時由法定120個工作日壓縮至64個工作日;完成注冊核查784項,同比增加58%。有63項注冊核查未通過,不通過率為8%,樹立了檢查威信,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三、服務創新,著力注入產業發展新動能
一是服務通道全面拓展。以“藥監政策進園區”為載體,通過“提前介入”“重心前移”為企業紓困解難。組建優秀講師團隊開展分級分類授課,編印發放審評咨詢300問,建立審評“標準庫”“工具箱”和個性化“服務包”,有效提升企業申報資料質量。二是服務步伐加快推進。對全市具備創新能力的93家企業進行跟蹤管理,著力解決企業在研發、生產環節中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組織制定3D打印定制式義齒注冊審查指導原則和檢查指南,填補行業規范性文件的空白。受益于中心各類指導和服務,北京市3D打印義齒、抗原檢測試劑、AI輔助識別軟件等部分企業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2023年,中心將踔厲奮發開新局,凝心聚力再出發,聚焦“促進產品快速上市”,團結奮斗,勇當先鋒,奮力推動首都醫療器械審評檢查工作再上新臺階!
供稿|北京市醫療器械審評檢查中心
(來源:北京藥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