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醫藥集團1億成立上海醫藥集團:1億成立中藥科技公司公司
近日,上藥傳新(杭州)中藥科技成立,注冊資本1億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醫學研究和試驗發展,專用化學產品制造,制藥專用設備、銷售,中藥提取物生產,保健用品(非食品)生產等。該公司由上海醫藥集團全資子公司上海醫藥集團中藥研究所、杭州胡慶余堂藥業、正大青春寶藥業共同持股。
(信息來源:天眼查)
愛科百發與Scripps研究所Calibr研究院宣布合作開發First-in-Class新藥AK0705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統疾病
近日,上海愛科百發生物醫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與美國Scripps研究所的Calibr研究院續簽了聯合開發合作協議,共同開發一款靶向新藥AK0705,用于治療慢性阻塞性肺。–OPD)等呼吸系統疾病。根據協議條款,愛科百發將主導AK0705的開發工作,Calibr將提供專業知識共同指導項目的推進。雙方現有合作已確定AK0705為臨床前候選藥物(PCC),預計在完成下一階段的臨床前開發后,于2024年開展臨床研究。
(信息來源:美通社)
2億美元助力開發新一代免疫檢查點抗體,BioNTech達成合作
近日,BioNTech和OncoC4公司聯合宣布,雙方達成研發合作和許可協議,共同開發和商業化OncoC4公司的新一代抗CTLA-4單克隆抗體候選療法ONC-392,作為單藥療法或組合療法的一員,治療多種實體瘤適應癥。
(信息來源:藥明康德)
加科思宣布與默沙東達成CD73單抗JAB-BX102與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聯合用藥的臨床合作
近日,加科思藥業宣布與默沙東達成臨床合作,評估加科思的CD73單克隆抗體JAB-BX102與默沙東的PD-1抑制劑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聯合治療效果。這項臨床研究將用于評估JAB-BX102與KEYTRUDA®聯合用于晚期實體瘤的臨床效果;趨f議條款,默沙東將提供KEYTRUDA®。
(信息來源:美通社)
依生生物通過SPAC登陸納斯達克
3月16日,依生生物宣布與納斯達克上市SPAC公司Summit Healthcare Acquisition Corp.正式完成合并。依生生物成為了首家通過SPAC機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中概Biotech公司。
(信息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美國生物類似藥市場2022概覽
2022年全球生物藥市場規模達到了4800億美元,占到了全球醫藥整體市場規模的36%,預計將在五年后的2028年突破7000億美元,進一步將份額提升至40%以上。近年來以歐美為首的的全球生物類似藥市場保持飛速發展,穩步提升至近200億美元的規模,隨著以阿達木單抗為代表的一系列重磅產品生物類似藥未來幾年在歐美市場的全面上市,整體規模仍將進一步擴大,有望于2030年突破700億美元。
2022年全球銷售額TOP100藥品中,單抗等生物大分子藥物數量超過了一半。除去疫苗產品外,2022年全球銷售額TOP20生物產品均為單抗和抗體融合蛋白;各產品全球銷售額均在29億美元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產品收入在50億美元以上;美國市場處于核心地位,TOP20中85%的產品美國市場收入在全球銷售額中的占比在50%以上;產品主要分布在抗腫瘤和自體免疫領域,除奧瑞珠單抗和瑞莎珠單抗外的其他18個產品均已登陸中國市場;60%的產品在2010年之后獲批,其中獲批時間最早的依那西普距今已有近25年,獲批最晚的瑞莎珠單抗距今僅有4年。
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減弱和消退,2022年美國醫藥市場整體規模(以發票金額計)再創新高,穩步提升至6300億美元,蓬勃發展的生物藥品在整體銷售額中的占比達到了48%,預計將在2027年達到4000億美元的規模,份額占比超過一半。
2022年美國生物類似藥市場最終交出了75億美元的答卷,10%的增速相比以往有所放緩,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之前已獲批產品間競爭日漸加劇帶來的價格持續下滑部分抵消了生物類似藥不斷滲透帶來的增量正效應,另一方面個別產品的市場經過幾年的洗牌在銷量規模上已經日趨平衡甚至個別出現了萎縮,加之新上市產品普遍靠近年尾,對當年銷售額的貢獻比較有限。過去的一年里,首個眼科產品雷珠單抗華麗登場,成為上市的第九個新分子;非格司亭和貝伐珠單抗兩個產品的生物類似藥份額在萬眾矚目中突破80%;Cimerli和Rezvoglar成功被授予可互換資格,進一步提振了生物類似藥未來前進方向的信心;烏司奴單抗等一系列新產品如期進入申報環節,加速了步入新紀元的步伐。
2022年共有7個生物類似藥產品獲批,與2018年并列成為獲批數量史上第二高的年份,產品共涉及非格司亭等5個分子以及Fresenius等5家公司,其中貝伐珠單抗和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各有兩個產品獲批,Kashiv和Fresenius各拿下兩個產品,均實現了各自生物類似藥在美獲批的歷史性突破。
從獲批位次看,Coherus的Cimerli成為繼三星的Byooviz之后第二個獲批的雷珠單抗生物類似藥,與之不同的是Cimerli在獲批時就被FDA授予了可互換資格,繼Cyltezo和Semglee之后第三個獲此殊榮。Alymsys和Vegzelma成為第3和第4個獲批的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Fylnetra和Stimufend成為第5和第6個獲批的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生物類似藥,Releuko作為第3個獲批的非格司亭生物類似藥,距離前面的二仿產品Nivestym獲批已經過去了四年之久。
從審評時長看,Releuko由于一系列研發和現場檢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前后歷經4次CR才最終過關,前后耗時1693天,前無古人后也很難再有來者;Fylnetra和Stimufend分別由于收到1次CR以及疫情影響下的現場檢查延遲未能一輪過審,審評時長均超過了500天;Alymsys等四個產品順利一輪通過,延續了貝伐珠單抗、阿達木單抗和雷珠單抗三個分子全部已獲批生物類似藥均在一個審評周期內獲批的優良傳統。
從上市情況看,2022年獲批的7個生物類似藥產品中的4個目前已經上市,Fylnetra和Vegzelma預計最快將于今年上半年上市,屆時Celltrion能否順利實現自研自售將成為新的看點,Idacio受限于Fresenius與AbbVie的和解協議預計最早將于今年9月底上市。2022年至今共有6個生物類似藥在美上市,除去上述4個2022年獲批的產品外,雷珠單抗首仿產品Byooviz和阿達木單抗首仿產品Amjevita也均在和解協議中限制時間到期后順利登陸市場,其中Amjevita從獲批起已經等待了漫長的2321天,速度最快的雷珠單抗二仿產品Cimerli從獲批到上市僅耗時兩個月。
截至目前,美國以351(K)途徑申報的生物類似藥獲批總數量和上市數量已經分別達到了40個和27個。從產品類型看,共涉及維持治療、抗腫瘤、自體免疫、胰島素和眼科五大領域的11個分子,其中數量最多的阿達木單抗共有8個生物類似藥獲批,數量最少的阿法依泊汀只有1個生物類似藥獲批,曲妥珠單抗和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均以5個生物類似藥上市的戰績成為當下競爭最為激烈的產品;從公司看,共涉及包括了原研創新型、專注研發型以及大型仿制藥公司在內的12家公司,其中Pfizer以8個產品獲批和6個產品上市的雙第一戰績獨占鰲頭。獲批未上市的13個生物類似藥有9個受限于專利,其余則主要因為商業化策略暫未上市或放棄上市。
美國市場生物類似藥發展的大環境在過去的幾年中不斷改善,早期制約生物類似藥發展的多重障礙被逐步剔除,法規層面對于原研公司通過不正當競爭謀求壟斷的打擊、使用環節醫生和患者在培訓推廣助力下日益加深的理解、流通渠道PBM等核心參與方在目錄制定等重要環節的開放以及生物類似藥生產和銷售方自身在藥品質量、價格及便捷性等方面的不懈努力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動了生物類似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破冰之旅。
在已上市生物類似藥通過彼此之間以及與原研藥的競爭不斷拉低市場整體價格的大背景下,美國的醫藥支出得到了極大地節省,根據AAM報道,2021年涉及7大分子的全部生物類似藥節省醫藥支出達到了70億美元,并有望在未來五年實現累計節省支出突破千億美元。隨著生物類似藥可互換資格的授予及全面應用以及阿達木單抗等多個重磅新產品生物類似藥在未來幾年的陸續上市,生物類似藥的滲透將進一步增強并在節省開支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從具體數字看,截至2022年底,擁有生物類似藥在市銷售的7個產品的生物類似藥(不含去年剛上市的雷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和甘精胰島素生物類似藥Semglee)銷量份額均在40%以上,其中貝伐珠單抗為首的羅氏抗腫瘤三件套以及早已實現財務自由的非格司亭四個產品生物類似藥占比都突破了60%,7個分子中有6個在市生物類似藥數量在3家及以上。
資歷最老的非格司亭生物類似藥自Zarxio上市經過七年多的發展將份額提高到創紀錄的81%,成為了當下生物類似藥銷量占比最大的產品;競爭最為激烈的曲妥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在去年將整體份額提升了14%,成為了2022年滲透幅度增長最大的產品;英夫利昔單抗、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和阿法依伯汀三個分子的原研產品通過采用跟進生物類似藥同步降價的策略最大程度上減緩了競爭對手的強力滲透,依然保持著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其對應的生物類似藥整體銷量份額被暫時限制在40%左右,共同成為滲透最慢的產品群。
從具體單品份額看,史上首個生物類似藥Zarxio以60%的份額排名榜首,7個分子排名榜首的7個生物類似藥中有5個為首仿產品,其中PEGG-CSF的首仿產品Fulfila以10%的份額排名全部首仿產品末尾。阿法依泊汀僅有的生物類似藥Retacrit 2022年銷量出現下滑,成為唯一一個2022年生物類似藥整體份額未實現持續增長的分子。
Fresenius的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生物類似藥于2023年2月上市,成為了目前在市生物類似藥中最晚上市的產品,距離2015年9月上市的美國首個生物類似藥Zarxio上市已有7年半之久,雖然不同分子生物類似藥競爭產品數量和入市持續時長均有所不同,但都不同程度的通過競爭拉低了整體市場價格。7個分子當前最低產品ASP價格相比于生物類似藥上市之前的原研品價格降幅在34%-77%之間,6個產品的降幅超過了60%。滲透時間最久的非格司亭以及擁有在市生物類似藥產品數量最多的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的價格降幅最大,均達到了77%;近年來只有一家生物類似藥在市銷售的阿法依泊汀價格降幅最小,僅有34%。羅氏抗腫瘤三件套對應的生物類似藥均于2019年才開始進入市場,但降價幅度均超過了60%。
原研公司在面臨生物類似藥競爭時的價格策略帶來的二者之間的價格差直接決定著生物類似藥滲透的速度,不同公司對待各自產品甚至同一公司對待自身不同產品的策略都不盡相同,以安進為例,其在已經江河日下的非格司亭原研產品Neupogen上任性的選擇了放棄跟進,而在尚可背水一戰的Neulasta上則理智的選擇了步步緊跟,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也造就了兩種大相徑庭結果,非格司亭同時成為了原研與生物類似藥價格差異最大和生物類似藥滲透幅度最高的分子。
當下全球生物類似藥的研發依然在如火如荼的高歌猛進,FDA2022財年末其生物類似藥研發計劃中包括的生物類似藥項目已經達到了106個,共涉及30多個分子,其中20多個分子已有生物類似藥進入美國臨床階段。20%的在研項目由全球年銷售額在百億美元以上的大公司開發,剩余80%的在研項目則由規模相對較小但具備相關經驗的中小型公司開發。
隨著近幾年來美國生物類似藥市場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其未來發展的前景和輪廓日益清晰,各家公司在經歷了早期或試水或觀望的初級階段后也在逐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始調整策略。
Pfizer在2022年其生物類似藥全球收入再次突破20億美元(美國市場突破15億美元),但比之新冠產品加持后創紀錄的千億銷售額終究還是黯淡了不少,Pfizer目前依舊憑借著早期收購Hospira獲得的多個生物類似藥產品常年霸榜,但隨著其逐步將重心轉移至創新藥的戰略調整,生物類似藥模塊的權重大為下滑,內部已不再作為單列模塊,除了今年即將上市的阿達木單抗外,后續研發管線已無其他生物類似藥產品。
傳統小分子仿制藥三強Teva、Mylan和Sandoz作為首批試水者鏖戰其中,時隔七年之后各自的未來已不盡相同,Teva和Sandoz依然堅持著自研加引進齊頭并舉的策略繼續堅守著,在生物類似藥領域實力更勝一籌的Sandoz在早期經驗和產品紅利逐步弱化的情況下開始加速外部合作,逐步走下坡路的Teva此時更是將生物類似藥作為逆天改命的希望之一,Mylan在與Upjohn合并為Viatris后開始實施90億美元的資產剝離計劃,生物類似藥首當其沖的被擺上貨架交由親密伙伴Biocon接盤,接下來女性健康、OTC和部分原料藥業務也將被清理甩賣,Biocon接手后面臨從幕后走上臺前的角色轉變,GMP合規方面已成為其當下最大的制約因素。
作為傳統生物藥研發生產型巨頭的Celltrion和Samsung也是一直參與其中,Samsung在和Biogen分手后自主性和靈活性會更強,專注研發和生產的策略基本不會改變,Celltrion在美國小分子仿制藥體驗過獨立銷售后已經準備轉戰大分子領域,目前已經開始組建銷售隊伍,未來將在美國獨立銷售其自身產品。
Amneal、Fresenius和Hikma作為小分子仿制藥領域的第二梯隊開始在近年正式進軍生物類似藥領域,Amneal依托于和Kashiv的戰略聯盟以及自身創新藥銷售團隊,目前已有兩個產品在市銷售,Fresenius憑借收購Merck生物類似藥業務打下基礎,剛剛通過順利上市首個生物類似藥Stimufend成功邁出了又一步,Hikma進場較晚但行動迅速,短期內仍需要憑借外力快速布局搭建輪廓。
以Lupin為代表的印度軍團也躍躍欲試即將登場,其在小分子仿制藥領域摸爬滾打的經驗將成為其未來背水一戰的最大支撐。在以齊魯、華海和恒瑞為代表的中國力量深耕美國小分子仿制藥市場多年后,百奧泰、復宏漢霖和甘李藥業等生物藥出海先行者也即將陸續登陸美國生物類似藥市場,中國紅將繼續閃耀美利堅。
從具體產品看,致力于玩轉美國市場的各路諸侯普遍持有多個處于臨床III期至FDA審評階段的產品,基本均為原研產品主要專利即將到期、美國市場銷售額在20億美元以上的重磅產品,產品線的相似性相對較高,多個產品出現了重疊,其中地舒單抗、阿柏西普和烏司奴單抗三大產品成為各方勢力聚焦的重中之重,未來大概率出現十家以上競爭的白熱化場面。臨床階段產品中以非格司亭為代表的一代目和以貝伐珠單抗為代表的的二代目已經比較罕見。
Teva當前生物類似藥產品線共有12個產品組成,其中5個來自合作伙伴Alvotech,6個產品已處于臨床至審評階段,處于FDA審評中的阿達木單抗有望于今年4月成為首個獲批并授予可互換資格的該分子高濃度產品,另一個在審重磅產品烏司奴單抗也有望于今年獲批。地舒單抗和阿柏西普兩個產品預計將于今年下半年完成III期臨床。
作為最懂生物類似藥的原研型公司,Amgen一直秉承在精不在多的發展理念。截至目前其生物類似藥管線中的3個產品均已完成III期臨床,其中烏司奴單抗已于去年三季度申報BLA,有望最早于今年首家上市,依庫珠單抗和阿柏西普預計將于今年申報BLA,前者已經與原研公司Alexion達成和解,可于2025年3月登陸美國市場。
Sandoz近年來開始走外部引進為主以求提速和降低風險的路線,現有管線中與Polpharma、EirGenix、Bio-Thera和Gan&Lee四大伙伴合作的產品均已在近兩年開花結果、完成了申報,自研的地舒單抗生物類似藥也剛剛被FDA接受審評,領跑該產品其他競爭對手,其與Biocon在2018年達成的戰略聯盟也將在未來為其進一步豐富產品線。
Biocon于去年底完成了對Viatris生物類似藥業務的收購,收回了多個此前授權轉讓出去的產品以及來自Momenta的阿柏西普生物類似藥(首家美國申報),當前管線除了涵蓋了地舒單抗等三大重磅產品外,還包括了其自身優勢胰島素領域的多個產品。本次收購使得Biocon在之前研發和生產能力的基礎上獲得了此前不具備的法規市場藥政和銷售資源,未來將實現一條龍的自給自足,當下最重要的乃是盡快解決掉制約在審產品獲批的廠房GMP問題。
Celltrion四個處于III期臨床的產品預計都將于今年內結束,Samsung當前剩余管線產品均處于待申報狀態,兩家公司的管線都涵蓋了地舒單抗等三大重磅產品,Celltrion同Biocon一樣也有望從今年起實現美國市場的研報產銷一條龍;Samsung未來依然會專注于研發和生產,美國市場銷售會繼續由Organon和Biogen等合作伙伴負責。
Coherus于今年1月份引進了來自的Formycon的阿柏西普生物類似藥,計劃于今年申報BLA,面臨當前產品線已經比較匱乏的情況,其將在未來幾年內進一步加速引進處于研發末期的外部產品。Fresenius、Hikma和Lupin等此前以小分子仿制藥見長的公司目前仍處于初期產線建立階段,產品數量比較有限,通過實戰積累各個環節的經驗進而打牢根基是該時期最主要的目標。
(信息來源:美通社)
國際原料藥市場誰執牛耳——中印兩國企業原料藥獲得CEP證書情況分析
獲得歐洲藥典適應性證書(CEP證書)的原材料,是符合歐洲藥典有關專論要求中雜質、微生物、穩定性、安全性等指標要求,質量可控且可用于藥物生產的原材料。CEP證書獲得者的產品具有在歐盟成員國上市的資質。除歐盟國家外,其他部分西方國家也承認CEP證書的有效性,這從某種意義上說明該證書具有進入國際市場的權威性。
自1992年起,我國就有原料藥申請歐洲注冊。在有記錄可查的CEP證書中,2003年就有中國持有者。20年來,中國、印度企業已成為CEP證書的主要獲得者,在數量、再注冊、產品分布上形成一定規模和特點。
中印兩國是歐洲原料藥主要供應國
截至2022年底,已發布且有效的CEP證書總量為7478件,其中化學原料6857件,占比達91.69%;需做TSE(傳染性海綿狀腦。╋L險評估的生物原料462件,占比為6.18%;需要做TSE風險評估的化學原料95件,占比為1.27%;植物藥原料64件,占比為0.86%。
從證書持有者所在地分布來看,共有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獲得CEP證書,獲得數量最多的五個國家分別是印度、中國、意大利、德國、西班牙。其中,來自中國的企業持有1139件,占總量的15.23%;來自印度的企業持有2797件,占比達37.40%。中印兩國企業的證書總量占比達52.63%。由此可見,中印兩國的原料藥對歐盟國家藥品生產具有不可或缺性。
去年印度企業獲批證書數量增長
從有效CEP證書年度發布量推移情況來看,中印兩國企業獲批證書數量遙遙領先。2022年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的第三年。受疫情影響,2022年CEP證書批準數量上升勢頭減弱,但印度企業獲批847件,占當年頒發總量的47%。也就是說,2022年近一半的CEP證書獲得者來自印度。
從2022年首次獲批CEP證書持有者分布情況來看,印度企業獲批CEP證書382件,約占總量的52%;中國企業獲批證書175件,略高于往年,約占當年總量的24%。
印度企業再注冊數量穩步增長
CEP證書的再注冊情況呈現出原料藥及其持有者資質的持續性和穩定性。2022年發布的CEP證書中,來自中國企業的再注冊有133件,占當年再注冊總量的12.78%,相較于2021年的164件下降了19%;印度企業有470件獲得再注冊,占當年再注冊總量的45.15%,相較于2021年的319件增加了47%。這表明印度原料藥在國際市場的穩定性更強,持續性更好。
從上述CEP證書的獲批數量及首次獲批、再注冊獲批數量分布情況來看,印度原料藥在國際市場的覆蓋面更大且延續性更強。中國企業需要更加重視CEP證書再注冊獲批的價值,穩定企業在歐盟市場的地位。
CEP證書持有者分布
在7478件有效CEP證書持有者計來自55個國家和地區,共計1300家獨立生產地點的持有者(即生產企業,不同子公司或分公司分別統計),百件以上有四家:AUROBINDOPHARMALIMITED(184件)、TEVAPHARMACEUTICALINDUSTRIESLTD(169件)、MYLANLABORATORIESLIMITED(119件)、SUNPHARMACEUTICALINDUSTRIESLIMITED(107件)。
印度有250多家藥企擁有CEP證書,位于印度Hyderabad集中了AUROBINDO、MYLAN、DR.REDDY''S等著名印度制藥企業。中國現有200多家企業獲得CEP證書,以浙江省最為集中,例如浙江華海藥業、浙江國邦藥業、浙江海正藥業、仙琚制藥、九州藥業、天宇藥業等;山東省匯集了齊魯集團、壽光富康藥業、山東新華制藥等制藥企業。其中擁有最多的前三家分別是:華海藥業(56件),齊魯安替制有限公司(23件)、宜都東陽光制藥有限公司(20件)。
CEP證書批準產品分布
現有CEP證書包括了2000多種藥用原材料,涉及到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抗感染藥、甾體激素、氨基酸、抗腫瘤藥等領域。其中產自中國約500多種,產自印度800多種,產自歐洲國家1500多種,產自北美260多種。
印度產品在治療領域覆蓋較全,除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腫瘤藥以及神經精神系統藥物都有涉及。中國在抗感染藥、高血壓藥、調血脂藥較集中。
(信息來源:中國食品藥品網)
店網融合共贏下半場
近日,有朋友向筆者反映,在線上平臺下單買藥好像沒以前那么“便宜”了。事實上,關于醫藥電商O2O下半場怎么玩,以及線下實體零售如何與O2O平臺長期共生共贏的討論一直沒停過。
就在不久前,一些城市的藥品零售同行發聲,呼吁大家不要在O2O上打價格戰,,互相爭搶顧客。業內人士表示,作為企業經營來說,價格戰其實是永遠存在的,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價格本身是驅動效率改善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驅動力。不過,對于企業和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來說,企業經營的核心使命應該是不斷把客戶粘性做得更強、更深,而不應僅僅關注短期的銷售。
物美價廉遠不夠
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當有比較的時候,低價更具吸引力,他們往往會偏向于選擇更劃算、價格更低的產品。一位從事電商的內部人士表示,從某種角度上講,低價高度融人了國內的電商生態。雖然這些年價格戰似乎在逐漸淡出互聯網競爭:語境,但實際上它正從“惡性競爭”的代名詞演變為電商商家的一-種日常運營手段。
云南健陣醫藥董事長趙飚在“八點健康匯”節目中表示,由成本驅動的價格戰會永遠存在。O2O分兩種情況:自營電商的O2O和第三方平臺的O2O。如果是自營電商平臺和自己門店建立的自營商城O2O,不存在什么價格統一,線上價格可以和門店統一,也可以適當低于門店的價格,其本身是企業在不同渠道的經營策略。但如果是在第三方平臺打價格戰則完全不同,藥店既承擔了供應鏈(前置倉)的角色,又用自己的資源和力量幫第三方平臺去吸客,同時也把一部分顧客驅動到第三方平臺去。趙飚表示,O2O本質是以城市為單位的運營,建議在城市形成一個價格的統一共識,而不是以省為單位。
當僅僅依靠價格戰、促銷戰,獲得的市場份額并不真正屬于你時,線下的實體零售與O2O平臺如何長期共生共贏?益豐藥房董事長高毅稱,前提是線上價格可以更便宜,但不能便宜很多。他表示,在醫療零售弱增長時代,更要比的是基本功,單純追求銷售和利潤是不可持續的。
一心堂藥業董事長阮鴻獻也指出,在服務好顧客方面,物美價廉遠遠不夠,還要有新穎的品類吸引顧客主動進店。
精耕需求變化
疫情之后,消費者購藥習慣有所改變!夺t藥經濟報》最近的一項調研顯示,盡管無法進行醫保線上支付,消費者線上購藥的趨向依然強烈,56%的被訪者愿意網購常備藥,72%的被訪者愿意為家里兒童網購藥品。
去年12月正式實施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法律遵循和合規指引。規范發展,共治共享,店網融合是大方向。健之佳醫藥連鎖集團董事長藍波認為,未來需要與電商、O2O等推進合作,公司正在強化傳統第三方電商平臺B2C業務及第三方O2O平臺業務的運營管理。2022年上半年,健之佳第三方平臺收人占比為69%,實現營收4.3億元,同比增速達88%。
互聯網語境下,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正在改變整個供給生態。藥店如何應對?藍波表示,現在面臨的困難是老百姓對于服務的品質要求提高了,壓力主要來自如何提高門店的服務品質、產品品質和營銷品質。作為零售商,應做好渠道建設、消費者洞察、營銷推廣和用戶體驗,實現前臺的線上線下融合,提升供應鏈價值。只有線上線下融合精耕細作,才能獲得營運紅利及專業紅利。
在珠海橫琴舉行的第34屆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上,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黨委書記林建寧在分析2023年影響中國醫藥經濟的關鍵變量時提到,目前已經有超過20萬家實體藥店人駐美團等平臺,2023年藥品零售O2O更加普遍,線下藥品消費被線上分流是一個趨勢,應關注疫情轉段帶來的終端需求變化。
未來,線下門店更多是線下體驗的場景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如何利用技術和專業能力來推動人貨場的變化,將成為整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信息來源:21世紀藥店)
FDA批準和譽醫藥CSF-1R抑制劑Pimicotinib(ABSK021)進入關鍵全球多中心臨床III期試驗
近日,和譽醫藥宣布,其創新CSF-1R抑制劑Pimicotinib(ABSK021)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進入一項針對腱鞘巨細胞瘤(TGCT)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的III期臨床研究。這是繼Pimicotinib去年10月獲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批準可進入臨床III期研究,及在中美兩地獲得突破性療法(BTD)認證之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信息來源:美通社)
超3成患者銀屑病癥狀完全清除,武田TYK2抑制劑挺進3期臨床
近日,武田(Takeda)在美國皮膚病學會(AAD)年會上公布了高選擇性、口服別構酪氨酸激酶2(TYK2)抑制劑TAK-279在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中的2b期臨床試驗的積極結果。該研究達到其主要和次要終點,在12周時,與安慰劑組相比,5mg、15mg和30mg TAK-279給藥組中達到銀屑病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PASI)75、90和100的患者比例更高,并具有統計學意義。
(信息來源:藥明康德)
國內首個腫瘤多肽疫苗進入III期臨床
3月19日,思路迪醫藥宣布其在研候選藥物3D189(galinpepimut-S,GPS)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許可,開展針對獲得第二次完全緩解的急性髓性白血。ˋML)患者的Ⅲ期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MRCT)。該MRCT研究(SLG18-301)正在美國和歐洲開展。這是一項開放性、多中心、隨機、平行對照研究,預計將招募約116名患者,在全球約110個研究中心進行。本次關鍵研究臨床試驗方案獲批,是3D189于國內I期評估安全耐受性和免疫原性試驗基礎上的第二項臨床試驗默示許可。
(信息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復宏漢霖抗OX40單抗HLX51獲批臨試
近日,復宏漢霖發布公告稱,HLX51(注射用重組抗OX40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用于晚期/轉移性實體瘤和淋巴瘤治療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復宏漢霖擬于條件具備后于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臺地區)開展該項I期臨床試驗。HLX51是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抗OX40激動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擬用于實體瘤和淋巴瘤治療。臨床前研究結果顯示,HLX51可顯著抑制腫瘤生長,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信息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康泰生物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處于I期臨床試驗階段
3月21日,康泰生物宣布自主研發的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為全球首創的雙載體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目前該產品已實現了在廣東、湖北、黑龍江、江西、陜西、四川、上海、北京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準入,公司正積極開展銷售推廣工作。公司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含有四種抗原成分,分別為兩種甲型(H1N1和H3N2)以及兩種乙型(Victoria和Yamagata),用于預防相關型別(H1N1、H3N2、BV、BY)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目前處于I期臨床試驗階段。
(信息來源:康泰生物)
云頂新耀依嘉(XERAVA,依拉環素)在中國獲批用于治療成人復雜性腹腔內感染
近日,云頂新耀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批準依嘉®(XERAVA™,依拉環素)的新藥上市許可申請,用于治療成人復雜性腹腔內感染(cIAI)。公司計劃于今年三季度在中國啟動依嘉®的商業化上市。依嘉®已在新加坡獲批和商業化上市,同時在中國香港也已獲批用于治療成人復雜性腹腔內感染,在臺灣地區的上市許可申請正在審理中。
(信息來源:美通社)
拜耳諾倍戈新適應癥在中國獲批
拜耳近日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口服雄激素受體抑制劑(ARi)諾倍戈®(達羅他胺)聯合多西他賽治療轉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成年患者。此前,達羅他胺已獲批用于治療有高危轉移風險的非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此次獲批進一步拓寬了達羅他胺的前列腺癌適應癥范圍。
(信息來源:醫藥健聞)
海普瑞依諾肝素鈉注射液的新藥簡略申請已獲FDA批準
3月16日,海普瑞公布,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天道醫藥有限公司已獲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準其依諾肝素鈉注射液的新藥簡略申請(ANDA)。該藥品用于預防和治療深靜脈血栓栓塞,如腹部手術、髖關節置換手術、膝關節置換手術等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和治療,同時也可用于預防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治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等。本次ANDA獲批,代表著海普瑞的依諾肝素鈉制劑可以由旗下自營銷售團隊在美國市場進行銷售,通過自營銷售網絡及渠道的覆蓋,進一步提升公司依諾肝素鈉制劑在美國的市場占有率。
(信息來源:南方財經)
ReCOV在蒙古國獲得緊急使用授權
近日,江蘇瑞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根據蒙古國預防抗擊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疫情法律,蒙古國衛生部長A106號命令和蒙古國人用藥委員會會議決議授予公司重組雙組分新冠病毒疫苗ReCOV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EUA)。該產品由本集團聯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祥喜教授課題組共同設計開發,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在海外獲批的新型佐劑重組亞單位新冠病毒疫苗。
(信息來源:美通社)
嬰幼兒濕疹癥狀緩解達1年,重磅抗炎藥獲歐盟上市批準
近日,賽諾菲(Sanofi)與再生元(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聯合宣布,歐盟(EC)批準度普利尤單抗(dupilumab,英文商品名Dupixent)上市,用以治療6個月以上至5歲重度特應性皮炎兒童患者。數據顯示,與安慰劑相比,度普利尤單抗最早可在治療開始3周便快速減緩瘙癢癥狀,在第16周達到顯著治療效果且療效維持一年。根據新聞稿,度普利尤單抗為首個在歐洲與美國獲批用以治療這類年幼患者的藥物。
(信息來源:藥明康德)
諾華精準療法組合獲FDA批準用于低級別膠質瘤兒童患者
近日,諾華(Novartis)宣布FDA批準Tafinlar(dabrafenib)與Mekinist(trametinib)聯合用于治療1歲及以上需要全身治療的BRAF V600E突變的低級別膠質瘤(LGG)兒童患者。FDA還批準了Tafinlar和Mekinist的液體制劑,這是首款療法獲批用于小至一歲患者的BRAF/MEK抑制劑。這些批準使得Tafinlar+Mekinist成為首個獲批用于治療BRAF V600E LGG兒童患者的聯合靶向療法。
(信息來源:藥明康德)
輝瑞治療偏頭痛鼻噴霧劑獲批上市
近日,輝瑞宣布FDA已批準其鼻噴霧劑Zavzpret(zavegepant)上市,用于成人有或無先兆偏頭痛的急性治療。這是首個也是唯一一個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鼻腔噴霧劑,該藥最快可在15分鐘內緩解疼痛癥狀,最長緩解時間可達48小時。輝瑞預計該藥將于2023年7月正式上市。
(信息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亳州市場3月21日快訊
廣藿香:廣藿香近期市場交易平緩,走銷一般,市場貨源較豐,行情小幅下滑,目前亳州市場切好統貨18-19元/kg。
穿破石:市面貨源充足,近期購銷不快,行情穩定,F市場穿破石統貨價在11-12元/kg。
穿山龍:關注咨詢商家不多,市面來貨量暫時不大,小批量購銷,行情平穩,F市場穿山龍統貨價在15-16元/kg。
母丁香:市場母丁香走動一般,行情平穩。目前市場母丁香統貨價在13-14元/kg。
公丁香:最近需求咨詢購貨商一般,貨源小批量購銷尚可,行情暫穩。目前市場公丁香小丁統貨價在65-66元/kg,公丁香大丁統貨價在66-67元/kg。
香薷:市場香薷咨詢購貨的商家不多,貨源整體走動不快,行情較前期下滑,現市場香薷統貨價在13元/kg左右.
木蝴蝶:市場木蝴蝶受產地來貨影響,貨源增多,市場購貨商不多,貨源零散購銷,行情走緩,F市場木蝴蝶緬甸統貨價在35元/kg左右,泰國統貨43元/kg左右。
川牛膝:市場川牛膝有商咨詢,貨源走動尚可,市面來貨量略增,行情小幅波動,F市場川牛膝四川統個售價24-25元/kg,中大條售價28-29元/kg,湖北統貨售價23-24元/kg。
川木通:貨源相對充足,咨詢購貨商家不多,小批量購銷為主,行情平穩。目前市場川木通統片價在12-13元/kg。
川貝母:隨著價格逐步走高,市面貨源需求減少,行情暫穩,F市場松貝售價在4500-4800元/kg,青貝價在4200-4300元/kg,爐貝價在3500-3600元/kg。
川楝子:市場川楝子關注商不多,市面貨源暫時充足,近日走動一般,貨源走動以實際需求為主,行情回穩,F市場川楝子四川統貨價在3-3.5元/kg,云南統貨3.5-3.8元/kg。
(信息來源:康美中藥網)
安國市場3月22日快訊
天花粉,隨著貨源走銷,市場可供貨源量減少,近期行情有小幅上調,且貨源交易多為春貨,小統貨售價在40-45元之間,小統貨售價在48-51元之間。
北沙參,隨著貨源走銷,市場可供貨源量已少,近期價格也有所上揚,現市場北沙參統貨售價在40-44元,選貨售價在50-56元之間,預計產新前行情將保持堅挺運行。
紅花,目前云南產區正值產新,產區尋貨商家較多,貨源批量走銷順暢,行情有所上揚,市場價隨產區變化,現市場紅花多售價在140-145元之間,繼續關注后期貨源入市量情況。
進口雞血藤,可供貨源充足,近期走銷一般,行情與前期保持平穩,現市場進口雞血藤售價在8.5-9元之間,預計短期內行情不會出現變化。
進口砂仁,可供貨源有量,前期有商家尋貨,貨源批量走銷順暢,行情上浮,近日貨源正常購銷,價轉穩,現市場長果貨價在24-25元之間,圓果價格在26元上下,繼續關注后期貨源走銷情況。
板藍根,近期有商家尋貨,貨源批量走銷順暢,行情有所上浮,現市場板藍根東北貨售價在15-15.5元之間,本品距離種植期還有一段時間,后市行情變化繼續關注。板藍根,近期有商家尋貨,貨源批量走銷順暢,行情有所上浮,現市場板藍根東北貨售價在15-15.5元之間,本品距離種植期還有一段時間,后市行情變化繼續關注。
關白附,市場銷量不大,商家關注力度不高,行情與前期保持平穩,現市場關白附野生貨價在170元,家種貨價在120元,繼續關注貨源入市與貨源走銷情況。
高麗參,市場多專營商經營,近期貨源處于正常購銷狀態,行情與前期保持平穩,現本地高麗參30支貨售價在450元,25支售價在520元,20支貨售價在600元,16支貨售價在850元之間,12支貨售價在1100元。
小茴香,近期受產區異常天氣與價格不高影響,關注商家增多,貨源有批量走銷,行情有所堅挺,現市場小茴香價格多在14-17元之間不等,繼續關注后期貨源走銷情況。
補骨脂,國外受減產影響,商家關注力度提高,市場尋貨商家增多,現市場夠含量貨價格在22元上下,繼續關注后期貨源入市量情況。
(信息來源:中藥材天地網)
我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我們的客戶——
提升競爭優勢,共同創造持續長遠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