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各示范平臺、基地間的交流,促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創新完善。3月24日,2023年度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工作交流會在用友數智體驗館報告廳舉行。京東、暢捷通、中關村科學城、科創空間作為示范平臺、示范基地代表分別分享了中小企業服務情況。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處、北京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以及246家示范平臺、示范基地相關負責人共300余人參加本次會議,市委組織部組織四處副處長嚴哲到會指導。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處處長楊靖國重點介紹了我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要求各單位提高政治站位,做好中小企業的“一線服務員”,要精準把握企業動態,及時掌握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要暢通政策宣傳渠道,合力破解涉企政策“知曉難、理解難、申請難”的痛點、堵點問題;堅持企業需求導向,對接和挖掘中小企業個性化服務需求,加大特色化、個性化服務產品供給;加強機構黨建引領,健全黨建引領發展綜合機制,打造有特色、有成效的園區基地黨建工作陣地。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處副處長侯守國重點解讀了示范平臺、示范基地管理辦法、績效評價和服務體系質量提升項目情況,并部署服務體系協同管理工作。他指出,中小企業“量大面廣”的特性對中小企業服務水平、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希望示范平臺、示范基地發揮資源優勢,不斷加強高質量服務供給和信息資源協同,滿足中小企業轉型需求。
北京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悅介紹2023年市樞紐平臺重點工作安排。她表示,我市為中小企業構建的“1+17+N”服務網絡不斷完善,本年度樞紐平臺將進一步匯聚雙創服務資源,繼續提升“創客北京”大賽影響力,持續完善“京企大講堂”企業培訓體系;深挖數據內涵,提高數據應用的廣度、深度,與社會服務機構共同探索建設面向實際需求的數據應用場景。
會議為69家2022年度認定的市級示范平臺、示范基地和14家國家示范平臺、示范基地授牌。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北京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規范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小企業創業基地發展,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我市制定了《北京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管理辦法》、《北京市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管理辦法》,并開展示范平臺、示范基地認定工作。截至目前,共分6批次認定246家示范基地和示范平臺,其中,認定的90家示范基地,服務面積達414萬平方米,入駐的企業數量超過10000家;156家示范平臺的服務人員近萬人,年服務企業300萬家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