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納生物與歐洲傳染病治療領域創新公司ExeVir Bio簽訂合作協議
諾納生物(和鉑醫藥全資子公司)近日宣布,與ExeVir Bio公司達成合作協議,綜合利用雙方的專長和資源,共同探索傳染病領域,加速開發創新療法,以填補未滿足醫療需求。
(信息來源:美通社)
康泰生物與阿斯利康、印尼Combiphar在博鰲亞洲論壇現場簽約
3月29日,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康泰生物、阿斯利康和印尼Combiphar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下稱“備忘錄”),旨在促進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在疫苗等領域的合作,加強印度尼西亞在國內制造和獲取藥品方面,特別是疫苗方面的醫療系統彈性。
根據備忘錄內容,康泰生物、阿斯利康與Combiphar三方共同推動康泰生物疫苗(包括新冠肺炎疫苗和其他疫苗)在印度尼西亞的本土化生產及商業化;诳堤┥镓S富的疫苗管線,各方將探索通過商業和科學合作實現協同效應。
(信息來源:美通社)
創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冠科美博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3月30日,啟明創投投資企業、創新型生物科技公司冠科美博(Apollomics Inc.)以SPAC形式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冠科美博(NASDAQ: APLM)發行價為10.00美元/股,開盤價為18.60美元/股,截至收盤大漲172%,市值26億美元。
冠科美博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研發腫瘤靶向和免疫單藥及其組合療法。目前公司擁有九個新型抗腫瘤候選藥物研發管線,其中六個處于臨床開發階段,其創新候選藥物有潛力治療多種癌癥,包括肺癌、腦癌、急性髓系白血病和其他實體瘤。
(信息來源:美通社)
2022年我國醫藥外貿情況簡析
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2022年,我國醫藥健康產品進出口總額2207.88億美元,同比下降7.09%。其中,出口額1295.49億美元,同比下降13.67%;進口額912.39億美元,同比增長4.19%。
新冠疫情影響了近三年我國醫藥外貿的總體走勢。2022年,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防疫類產品全球市場需求大幅下滑,下降幅度較大的產品主要包括人用疫苗、診斷試劑、口罩、防護服等。除去上述四類產品,2022年我國醫藥健康類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6.46%,進出口總額增長5.43%,繼續保持穩步發展態勢。
隨著防疫產品出口的回落,西藥回歸出口額第一大類產品。2022年,西藥、醫療器械、中藥出口額占比分別為49.64%、45.97%、4.39%。從細分品種看,西藥原料、醫院診斷與治療設備、保健康復用品為前三大類出口商品,合計出口925.11億美元,占比71.41%。
中藥類
2022年,我國中藥類產品進出口總額85.69億美元,同比增長10.85%。其中,出口額56.89億美元,同比增長13.97;進口額28.8億美元,同比增長5.15%。
從細分領域看,出口額占比超60%的植物提取物繼續高速攀升,同比增長16.79%;中成藥、保健品出口額同比增長均超20%,分別為23.61%、22.51%。
西藥類
2022年我國西藥類產品進出口總額1147.39億美元,同比增長3.55%。其中,出口額643.11億美元,同比下降5.01%;進口額504.28億美元,同比增長16.99%。西藥原料、制劑出口額均創歷史新高,原料藥出口額517.86億美元,同比增長24.04%;制劑出口額66.05億美元,同比增長9.95%。
西藥出口整體呈小幅下滑,主要由于人用疫苗出口大幅下降所致,其出口額由2021年的156.4億美元降至2022年9.93億美元,大幅下降93.65%。
醫療器械類
2022年我國醫療器械類產品進出口總額974.79億美元,同比下降18.16%。其中,出口額595.49億美元,同比下降23.04%;進口額379.3億美元,同比下降9.1%。
醫療器械中的診斷試劑、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產品,2022年出口額分別下降16.9%、72.94%、50.42%,是導致醫療器械整體出口額下降的主要因素。此外,出口額占比較大的按摩器具產品出口額也由63.95億美元降至50.73億美元,降幅達20.67%。
重點市場表現
分區域看,歐盟、美國、東盟為2022年我國醫藥健康產品對外貿易的前三大貿易伙伴。
歐盟市場
2022年,我國醫藥產品對歐盟市場進出口貿易額為707.31億美元,同比下降3.39%。其中,出口額289.52億美元,同比下降10.66%;進口額417.79美元,同比增長2.38%。
美國市場
2022年,我國對美國醫藥產品進出口貿易額為375.34億美元,同比下降10.25%。其中,出口額213.34億美元,同比下降21.21%;進口額162億美元,同比增長9.86%。
東盟市場
2022年,我國對東盟10國醫藥產品進出口貿易額為199.06億美元,同比下降11.11%。其中,出口額136.78億美元,同比下降18.73%;進口額62.28億美元,同比增長11.91%。
“一帶一路”市場
2022年,我國對“一帶一路”市場醫藥產品進出口貿易額為596.35億美元,同比下降15.39%。其中,出口額447.22億美元,同比下降20.54%;進口額149.14億美元,同比增長5.03%。
RCEP市場
2022年,我國醫藥產品對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市場進出口貿易額為445.18億美元,同比下降2.06%。其中,出口額292.45億美元,同比下降6.3%;進口額152.73億美元,同比增長7.25%。
(信息來源:中國醫藥報)
2023年醫藥外貿:在機遇與挑戰中前行
當前,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外需增長顯著放緩,國際供應鏈格局加速重構,外貿發展環境嚴峻。醫藥外貿領域將同樣受到復雜外部環境的影響,并迎來全球多國本地化生產下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2023年我國醫藥外貿將在挑戰與機遇中前行。
國際交往暢通為復蘇增長帶來活力
2023年,企業“走出去”更加暢通。開年以來,海外醫療健康展會備受中國企業青睞,各地政府密集包機組織多批企業赴歐洲、美洲、東南亞等地參展,包括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在內的各商會、協會也紛紛行動,助力企業出國進行商務交流,為醫藥外貿更好發展注入強心劑。此外,在國內舉辦的國際化展會如世界制藥原料中國展、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將紛紛恢復舉辦,這些利好因素也將促進醫藥外貿更好發展。
政策體系完善激發貿易主體創造力
在產業領域,《“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國際化發展全面提速”是重要發展目標之一。我國醫藥監管國際化也在不斷深入,2017年,我國藥監部門加入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2021年9月,國家藥監局啟動藥品檢查合作計劃(PIC/S)預加入申請;2022年8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中國通過疫苗國家監管體系(NRA)評估。這些都將促進我國醫藥產業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
在外貿領域,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外貿保穩提質的意見》,進一步幫助外貿企業抓訂單、拓市場,支持醫藥企業在ICH、PIC/S成員所在國家或地區和WHO等,注冊認證中西藥制劑和生物制品。去年四季度,商務部等六部門專門出臺了暢通外貿企業抓訂單渠道的政策舉措,各地都積極支持外貿企業組團出海。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對外貿易法的決定,刪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第九條關于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的規定。取消備案登記,將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外貿創新活力,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帶一路”倡議十年“再出發”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不斷完善多雙邊和區域合作機制,著力深化經貿合作,醫藥貿易穩步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新興市場為主,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市場容量,制藥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為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提供了諸多機會。許多國內醫藥企業已在“一帶一路”市場耕耘多年且取得了優異成績。
2019—2021年,華北制藥銷售覆蓋3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取得注冊證書328個,生物制劑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成功進入印度尼西亞市場,強勢品種抗生素和維生素在非洲市場需求巨大,非洲成為華北制藥銷售覆蓋度最高、產品注冊最多的地區;綠葉制藥憑借中樞神經藥物思瑞康及其緩釋片,實現了在拉丁美洲、非洲、東歐等高潛新興市場的商業覆蓋;君實生物授予Hikma公司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在約旦、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卡塔爾、摩洛哥、埃及等中東和北非地區共20個國家和地區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占許可,將國產創新藥布局至新興市場;東軟醫療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全面醫療診斷服務,比如在迪拜設立子公司,提供數百臺大型醫療設備,服務遍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埃及、阿聯酋等。
RCEP紅利持續釋放
RCEP自2022年1月1日生效實施以來,關稅減讓、原產地累積規則、貿易便利化等制度紅利,為各成員國及其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增長和收益。
受RCEP實施等利好因素影響,2022年我國不少藥企代表性項目紛紛啟動。例如,康希諾、沃森生物、蘇州艾博生物與印度尼西亞生物制藥公司PT Etana Biotechnologies Indonesia簽署協議,開展結核病疫苗、腦膜炎疫苗、HPV2疫苗和mRNA療法研發等創新疫苗產品聯合開發與商業化合作;藥明康德計劃在新加坡投資14.3億美元建立研發和生產基地,拓展其在海外的CRDMO(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和CTDMO(合同測試、研發和生產)業務模式;科興集團在新加坡投資100億元人民幣,開展包括開設實驗室并和當地其他實驗室合作,專門研究新型病原體并研究解決方案等多個項目。
(信息來源:中國醫藥報)
“互聯網+實體藥房”實操探路
今年以來,互聯網醫療續迎政策利好。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線上+線下持續融合,全面深入“藥+醫+養+險”各個環節。對于頭部互聯網醫療平臺來說,“買藥+線上問診”是其布局醫藥業務的標配。尤其是在線問診服務,能夠賦能線下藥店,從側面補充藥店的服務能力。在互聯網醫療細分市場中,京東健康及阿里健康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近日,筆者探訪了阿里健康位于廣州的線下實體藥房,近距離感受互聯網平臺公司的實體藥房長什么樣?
經營品類
位于廣州的這家線下門店,店面設計和陳列均與阿里健康的其他線下門店風格統一。整體干凈清爽,重點強調親和與舒服。色彩上以暖綠色為主色調,搭配白色、黃色和灰色,這樣的配色既是企業LOGO的顏色,同時也傳遞出藥房的專業與溫馨。裝修與負架設計均采用弧形元素,減少冰冷感,整體氛圍更加柔和溫馨,舒適度與親和力撲面而來。
藥柜采用淺木色,引導牌是接近深翡翠的暖綠色,吊燈選用了膠囊形狀,靈動而可愛。這樣暖心的細節無處不在,顧客置身其中,能感受到舒心與放松。
品類經營方面,與傳統藥店并無區別,包括OTC、保健品,醫療器械、計生用品、隱形眼鏡等品類。由于這家藥店擁有“雙通道”資質,因此特藥,高值藥是其重點經營產品。筆者看到,線上銷售較好的產品在線下門店亦有陳列。此外,在店里,顧客可以直接使用手機下單,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便捷服務
強大的互聯網資源賦予線下藥店的不僅僅是消費者購藥的便捷,它還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據了解,作為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線下載體,該藥店可以為患者提供更多與互聯網相關的服務內容。如患者可以從
線上獲得更多的問題解答,實現互聯網醫院與實體門店的連接;患者如果有對應的商保,可以直接在店內結算自付部分。藥店也可以借助后臺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為患者支付提供更便利的方案;颊叩碾x店管理則在互聯網的加持下做得更為深入。據介紹,該藥店有自己的客服團隊,隸屬于互聯網醫療平臺,從而實現更廣泛的患者管理與教育。
此外,互聯網醫療平臺可以結合線上線下的累積數據,為企業提供消費者購買行為分析;對線上搜索過某類藥品的消費人群進行精準信息推送;在藥品上市前期介入企業的患者招募項目,提供線上線下同步推介支持等。這些線上線下資源和行動的相互賦能,成為互聯網醫療平臺實體藥店獨具特色的競爭力。
(信息來源:21世紀藥店)
國內首款個性化腫瘤疫苗獲批臨床
近日,由北京立康生命公司自主研發的“LK101注射液”獲得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臨床試驗默示許可,這是國內第一款獲批臨床的個性化mRNA腫瘤疫苗。
與流感疫苗、新冠疫苗、HPV疫苗等預防型疫苗不同,腫瘤疫苗是一種治療型疫苗,之所以稱為疫苗,是因為其作用機理也是在進入患者體內后,調動針對腫瘤的特異性免疫反應,誘導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應答,從而控制或清除腫瘤。
過去幾十年,不斷有公司嘗試制備出能治療癌癥的疫苗。特別是近10年,國內外誕生了一批投身mRNA腫瘤疫苗研發的公司,但很多都以失敗告終。
2022年12月22日,立康生命向國家藥監局遞交LK101注射液的臨床申請并獲受理。
現實中,患上同一種癌癥的不同患者,基因突變都不同,位置不一樣,免疫特征也不一樣。正因如此,不同患者的治療也就需要不同的靶點、不同的藥。這讓陳立有了新的解決思路——為每位腫瘤患者量身定制疫苗。
為了實現量身定制,團隊還開發出一套AI程序來預測每個人的抗原靶點。他解釋,通過手術、穿刺等方式獲取患者的腫瘤組織后,接著進行基因測序,再來預測不同患者的靶點是什么,預測后再利用mRNA工具進行串聯表達。
與市面上大多數藥品針對所有患者推出標準化產品不同,LK101注射液是一種針對不同患者定制、采用相同質量控制和工藝流程的個性化腫瘤疫苗。如此一來,疫苗進入體內就可以“對癥下藥”。這也正是LK101注射液被稱為個性化腫瘤疫苗且有望適用多種晚期實體瘤的關鍵。
尋找靶點的辦法解決后,團隊很快就面臨另一個難題——如何將mRNA遞送到體內。
過去3年,mRNA新冠疫苗備受關注,其優勢在于利用病毒基因序列研制,本身不帶病毒成分,研發周期短,易于大規模生產。但這一技術路線的缺點在于mRNA本身很容易降解,從而降低遞送效率,影響治療效果,目前主要通過脂質納米顆粒包裹mRNA的方式來防止降解。
“這不僅對脂質納米顆粒的工藝要求相當高,而且脂質納米顆粒在體內可能存在不良反應。”陳立說,新冠疫苗一年只需接種幾次,但腫瘤疫苗的接種頻率要明顯高于新冠疫苗。如果不能減少由于脂質納米顆粒導致的不良反應,必然影響患者的接受程度。
為此,團隊放棄了傳統工藝,選擇利用患者自己的細胞來遞送mRNA,即在體外將人體最重要的抗原呈遞細胞“樹突狀細胞”分離培養出來,將mRNA直接轉染進樹突狀細胞中,再將其制成疫苗注入體內。歷經無數次失敗后,團隊終于將這一技術路線走通,從而研發出現在的LK101注射液。
(信息來源:北京日報)
創勝集團Claudin18.2抗體新藥治療胰腺癌再獲FDA孤兒藥資格認定
創勝集團,一家具備生物藥品發現、研發、工藝開發和生產全流程整合能力的臨床階段的生物制藥公司,近日宣布其具有增強ADCC活性的高親和力人源化抗Claudin18.2單克隆抗體Osemitamab(TST001)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頒發的孤兒藥資格認定,將用于治療胰腺癌。這是Osemitamab(TST001)繼2021年獲得FDA用于治療胃癌及胃食管連接部癌孤兒藥認定后的第二項孤兒藥認定。
(信息來源:美通社)
Athos獲監管批準以啟動ATH-063的I期臨床試驗
Athos Therapeutics, Inc.(以下稱"Athos")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技術公司,致力于為免疫介導疾病和癌癥患者開發基于人工智能的精準小分子療法。該公司近日宣布獲得澳大利亞治療用品管理局(Australian 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的CTN認可,并已獲得人類研究倫理委員會("HREC")批準,在澳大利亞開始ATH-063的I期臨床試驗。
HREC的批準確認Athos已經成功完成了在澳大利亞開始I期臨床試驗所需的所有臨床前、安全性和動物模型有效性測試。除了該試驗的主要安全性評估目標外,Athos還將進行多組學分子和遺傳學分析,以證明額外的藥物活性原理,用以指導未來研究的設計。
(信息來源:美通社)
奧拉帕利組合3期試驗達主要終點,顯著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期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公布DUO-O臨床3期試驗中期分析積極結果。分析顯示,與活性對照組相比,Lynparza(olaparib,奧拉帕利)、Imfinzi(durvalumab)、化療和Avastin(bevacizumab,貝伐珠單抗)聯合療法達到試驗主要終點,能夠在統計學與臨床上顯著改善新確診晚期高級別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這些患者腫瘤不帶有BRCA突變。
(信息來源:藥明康德)
康諾亞IL-4R單抗治療特應性皮炎III期成功
3月28日,康諾亞宣布其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CM310重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注射液治療中重度特應性皮炎(AD)的III期CM310AD005研究達到主要研究終點。
CM310是一種針對白介素4受體α亞基(IL-4Rα)的高效、人源化抗體,其可雙重阻斷炎癥細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3(IL-13)的信號傳導。
研究結果顯示,該研究的主要療效終點均成功達到,安全性特征良好,且與既往結果一致。詳細的臨床研究結果將在后續的學術期刊/學術會議上予以公布。
2021年3月10日,康諾亞生物與石藥集團子公司上海津曼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授權石藥CM310在中重度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獨家開發及商業化許可。
(信息來源:醫藥魔方)
邁威生物宣布邁利舒®地舒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
近日邁威生物宣布其全資子公司泰康生物開發的地舒單抗注射液(商品名:邁利舒®,項目代碼:9MW0311)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上市許可批準(藥品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20233111)。繼君邁康®之后,邁威生物實現了第二款產品的商業化。
邁利舒®是全球第二款獲批上市的地舒單抗生物類似藥,用于骨折高風險的絕經后婦女的骨質疏松癥。在絕經后婦女中,本品可顯著降低椎體、非椎體和髖部骨折的風險。
(信息來源:美通社)
輝瑞PARP抑制劑他拉唑帕利在華申報上市
4月1日,CDE官網顯示,輝瑞甲苯磺酸他拉唑帕利膠囊上市申請獲受理。這是國內第5款申報上市的PARP抑制劑。
他拉唑帕利(talazoparib)是輝瑞在2016年8月以140億美元收購Medivation獲得的一款口服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劑。研究表明,該產品可通過抑制PARP酶活性并將PARP捕獲在DNA損傷部位,從而抑制癌細胞生長減少和促進癌細胞死亡。
2018年10月,他拉唑帕利首次在美國獲批上市,用于治療攜帶有害或疑似有害生殖細胞BRCA突變(gBRCAm)的HER2陰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成年患者,商品名為Talzenna。
目前,全球共有6款PARP抑制劑獲批上市,其中奧拉帕利(阿斯利康)、帕米帕利(百濟神州)、尼拉帕利(GSK/再鼎)、氟唑帕利(恒瑞)已在中國獲批上市。
(信息來源:醫藥魔方)
FDA批準首個治療阿片類藥物過量非處方藥
近日,FDA官網顯示,Emergent Biosolutions的Narcan(4mg納洛酮,鼻噴霧劑)獲FDA批準為非處方藥(OTC),用于緊急治療阿片類藥物過量。這是第一款獲準上市的OTC納洛酮產品。
Narcan曾于2015年首次被FDA批準為處方藥。后來,Emergent Biosolutions提供了額外的數據以證明該藥物可以從處方藥轉為OTC,提交的文件包括人為因素研究(Human Factors studies)以及超過五年的上市后數據。
(信息來源:生物谷)
Deucravacitinib 獲歐盟批準治療成年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
百時美施貴寶近日宣布,歐盟委員會批準了首創(first-in-class)選擇性酪氨酸激酶2(TYK2)變構抑制劑deucravacitinib用于治療適合系統治療的成人中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為這一慢性免疫介導性疾病提供全新治療選擇。此次獲批基于POETYK PSO-1和POETYK PSO-2這兩項III期臨床研究結果。研究結果顯示,與安慰劑及歐泰樂®(阿普米司特,每日兩次,下稱"阿普米司特")相比,deucravacitinib(每日一次)的療效優效性在第16周和第24周均有體現,且應答率可持續至第52周。POETYK PSO長期擴展(LTE)試驗數據也為此次獲批提供支持?傮w來說,POETYK PSO臨床研究證實了在持續接受deucravacitinib治療3年的患者中,deucravacitinib顯示出一致的安全性。
(信息來源:美通社)
清肺排毒顆粒在加拿大獲批非處方藥上市,成為我國首個進入發達國家的抗疫中藥
近日,清肺排毒顆粒在加拿大獲批作為非處方藥上市,成為我國首個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抗疫中藥。這標志著中醫藥走向世界邁出重大步伐。
清肺排毒顆粒是由我國抗疫“三方”之一清肺排毒湯轉化而來的。據悉,加拿大衛生部在我國已批準的清肺排毒顆粒所有適應癥基礎上,根據相關研究成果,增加批準了“用于流行性感冒上述癥狀者”的新適應癥,擴大了現有適應癥范圍。目前,清肺排毒顆粒已經完成品種注冊、生產認證、貿易銷售許可的全鏈條審批流程,具備了合法進入該國藥品市場銷售的資質。
“此次清肺排毒顆粒在海外上市,我國采取了獨立自主的國際持證新模式,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所長王燕平說,作為清肺排毒顆粒的國際持證商,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全鏈條把控該藥的海外注冊、生產和銷售環節,保護了藥品的實際所有權,避免了以往出口藥品被境外代理商持證的被動局面,也為保護其國際知識產權提供了新路徑。
清肺排毒湯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特聘研究員葛又文針對新冠病毒感染的核心病機,由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4個經典名方精心化裁而來的創新方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介紹,該方是抗疫3年多使用面最廣、使用量最大、使用效果最好、科研成果最多的中藥方劑,也是第六版至第十版國家新冠診療方案中推薦使用的唯一通用方劑,可以顯著改善新冠患者臨床癥狀、縮短核酸轉陰時間和病程、降低轉重率和病亡率。
2020年7月,清肺排毒湯組方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成為我國首個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中藥復方制劑專利。2022年7月,清肺排毒湯組方榮獲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銀獎,也是這屆中國專利獎中唯一獲獎的中藥抗疫組方專利。
2021年3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特別審批程序,在標準不降低、程序不減少的前提下,基于充分的臨床證據,經過嚴格的現場核查,應急批準清肺排毒顆粒上市。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獲得清肺排毒顆粒上市許可持有人資質,成為全國第一家事業單位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委托漳州片仔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清肺排毒顆粒,目前產品已經上市銷售。自2023年4月1日起,清肺排毒顆粒按照新的支付標準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
李昱介紹,3年多來,國內外醫學期刊發表了大量關于清肺排毒湯(顆粒)的科研論文,相關研究成果涵蓋全球30多個國家,包括加拿大、美國、英國、德國等,顯示了國際醫學界對清肺排毒湯(顆粒)的高度關注,為其進一步在全球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
(信息來源:國家中醫藥局)
亳州市場4月6日快訊
車前子:車前子臨近產新,商家普遍認為今年產新量會增加,近期行情進一步回落,現市場車前子凈貨售價在48元/kg左右。
水蛭:受產新影響,市場行情持續疲軟下滑,持貨商售貨積極,市場走銷不快,清水吊桿水蛭價在1650-1700元/kg,產地水蛭種苗交易順暢,鮮貨交易價350-380元每單斤。
生地:市場生地最近走動一般,市面來貨量略增,有貨商積極出售,行情小幅回調。目前生地一般統貨價在27-28元/kg。
五倍子:屬于野生品種,目前產區和市場庫存不豐,行情堅挺上揚,現花倍統貨價格在36-37元/kg。
水牛角:市場水牛角來貨量暫時不大,市行情持續高位震蕩,行情暫穩。目前水牛角統貨價格50-55元/kg。
牡丹皮:近期購銷一般,行情持續上漲后,目前開始逐步轉穩。市面黑丹皮貨源充足,白丹貨源緊俏,F在黑丹統貨價在35元/kg左右,黑丹選貨售價40元/kg左右,白丹皮抽芯大小質量不一售價在65-80元/kg不等。
蒼術:家種貨源增多,新種植貨陸續上市;市場野生貨源仍舊不大,行情不一,F在家種符合藥典貨價暫維持在120-125元/kg,家中白茬質量一般的售價90-100元/kg,野生統貨150-160元/kg。
草果:市面草果貨源充足,近期市面貨源略增,購銷一般,行情暫穩,F在市場草果統貨價在35-36元/kg。
蘆根:市場蘆根貨源供應充足,來貨量增多,行情平穩。最近整體需求一般,現較好的統貨價在18-22元/kg,質量一般的14-15元/kg。
麥冬:隨著新貨上市購銷,市面貨源略增,目前由于價格趨高,市面貨源購銷一般,行情暫穩,F市場川麥冬統貨價在135-145元/kg,中統貨售價在150-160元/kg,選貨售價170-180元/kg。
(信息來源:康美中藥網)
安國市場4月6日快訊
高麗參,前期有商家買貨,帶動行情上漲,近期貨源進入實銷,價逐步轉穩,現市場高麗參30支貨售價在450-480元,25支貨售價在520-550元,20支貨售價在600-630元,16支貨售價在850-880元。
紅參,年后尋貨商家較多,貨源批量走銷順暢,行情有所上調,近期價轉穩,現市場紅參小炒貨價格在160元上下。
赤芍,受家種貨源沖擊,近期行情有所回落,現市場赤芍野生無頭貨價格在43-45元,帶頭貨價在37-38元之間,本品將面臨產新,預計后期行情會發生變化。
板藍根,可供貨源有量,近期走銷一般,行情表現疲軟,現市場板藍根一般統貨售價在15-16元之間,因企業年前多有儲備,后期行情還需關注需求情況。
天花粉,隨著貨源消化,當地可供貨源量減少,近期行情在堅挺中運行,目前貨源交易主要以春貨為主,小統46-50元,大統56-62元。
北沙參,隨著貨源消化,市場可供貨源量不大,近期行情在平穩中運行,現市場統貨40-44元,選貨50-54元,裝箱原條52-56元。
黃芩,近期一直有商家購貨,貨源批量走銷順暢,行情表現堅挺,現市場黃芩統貨售價在24-25元之間,優質大統貨價在27元上下,繼續關注后期貨源走銷情況。
槐角,可供貨源有量,近期走銷一般,行情在平穩中運行,現市場槐角一般統貨售價在5元上下,好貨價格在8元上下,精選貨價高,后市行情關注貨源實銷情況。
補骨脂,近期有貨源入市,持貨者出貨意愿增強,行情較前期有小幅回落,現市場補骨脂統貨售價在15-16元之間;含量貨售價在20-22元之間不等。
車前子,臨近產新,受今年新貨產出量增多影響,近期行情進一步回落,現市場車前子凈貨售價在48元上下,預計產新后行情仍將發生改變。
(信息來源:康美中藥網)
我們的一切努力都是為我們的客戶——
提升競爭優勢,共同創造持續長遠的收益
|